鄂豫皖苏区凭证地是我们党的主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名贵精神财产。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在河南考察时的主要讲话
横亘江淮之间,雄踞鄂、豫、皖三省接壤处,东瞰南京,西扼武汉,绵延八百里,山水壮美,气焰雄浑——这里就是大别山。
大别山区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鄂豫皖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向导建设的凭证地之一,降生了多支红军主力步队。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降生到1949年新中国建设,这里“28年红旗不倒”;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刘邓雄师千里挺进的落脚地……无数英雄子女胸怀理想信心,投身革命洪流,前仆后继、英勇斗争、不怕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降生建设了伟大功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绚烂绚烂的大别山精神。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鄂豫皖苏区凭证地是我们党的主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名贵精神财产。
现在,大别山精神正激励着亿万中华子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再起的中国梦而不懈斗争。
创立了“28年红旗不倒”的事业
在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展墙上,一张是非照片透过斑驳岁月,展现中共小甸集特殊支部旧址——小甸集小学的历史原貌。
1922年春,中共小甸集小组在安徽寿县建设,次年冬扩建为小甸集特殊支部。党的地方组织的建设,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向导大别山革命斗争的历程。
1927年11月13日晚,在中共黄麻特委向导下,自卫军、义勇队和成千上万拿着土枪、刀矛和扁担的农民,从周围八方涌向黄安城,发动黄麻起义。越日,起义军攻占县城,红旗第一次插上了古老的黄安城头。随后,黄安县农民政府和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宣告建设。这是大别山地区的第一个工农政权和第一支人民武装,是鄂豫皖苏区凭证地生长和红四方面军建军的起点。
从黄麻起义到六霍起义,经由两年多的艰辛斗争,我们党在鄂豫皖边先后建设起3块凭证地和3支红军。土地革命从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八月桂花各处开,鲜红的旌旗竖呀竖起来!”红色歌曲《八月桂花各处开》在鄂豫皖苏区凭证地广为传唱,成为其时革命形势快速生长的生动写照。
鄂豫皖苏区凭证地,曾生长到东起淠河、西迄平汉路、北濒淮河、南至黄梅和广济的宽大地区,总面积4万余平方公里,生齿350余万,拥有6座县城,并建设起26个县的革命政权。在这里,红军主力步队生长到4.5万余人,各县自力师、游击队和赤卫军等也生长到20余万人。
鄂豫皖苏区凭证地建设不久,国民党军的大规模“围剿”就最先了。1930年到1932年,鄂豫皖红军一连破损了国民党军的3次“围剿”。由于“左”倾过失的影响,第四次反“围剿”失败,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脱离艰辛建设并为之斗争牺牲的凭证地,最先了漫漫西征。
可是,大别山军民的革命斗争并没有阻止。在仇人的猖獗进攻破损下,到1934年冬,鄂豫皖苏区凭证地仅剩下4块残破不全的小凭证地,群众缺乏千户,干部战士加伤员仅余千人。他们露宿深山,不但衣食无着,还恒久吃不到盐,险些全靠野菜、树根果腹,过着难以想象的艰辛生涯。“树也砍不完,山也烧不尽,只要青山在,随处有红军……”久经革命猛火磨练的鄂豫皖军民,没有被仇人暴行吓倒,没有被眼前难题征服,展现出革命究竟的坚定信心。
周全抗战爆发后,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奔赴民族解放的新战��;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李先念同志率领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在大别山西部建设了鄂豫边抗日民主凭证地;解放战争时期,刘邓雄师千里挺进大别山,实现相识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伟大历史转折……直到新中国建设,大别山一直是党和人民军队主要的运动区域,创立了“28年红旗不倒”的事业。
革命战争年月,大别山人民支付了重大价钱,作出了重大牺牲,共有20万英雄子女献出了名贵生命,仅在册的义士就有13万多人。
名贵的精神财产,奋进的强盛动力
党向导人民在鄂豫皖苏区凭证地英勇斗争的英雄事迹,犹如一座巍峨的丰碑,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上。大别山精神成为党和人民的名贵精神财产。
在大别山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不吝抛头颅、洒热血,在白色恐怖和极其难题的情形条件下坚定不移,涌现出无数的革命英雄和革命志士。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王树林指出,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凝聚的是大别山军民对党忠诚、威武不平、坚贞不拔的精神。为了砸碎旧天下、建设新社会,大别山区英雄子女们矢志不渝、革命究竟,屡败屡战、愈挫愈勇,以悲壮牺牲作育灾祸绚烂,让中国革命的红旗始终在大别山上空高高飘扬。
“在革命生死关头,为了革命需要和全局利益,大别山军民总是从全局出发,用自己的牺牲为全局的胜利创立条件,展现出胸怀阵势、甘于贡献的精神。”大别山红色资源与文化生长研究院院长田青刚说。1946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为党内起草的《三个月总结》中高度评价说:“已往三个月内,我中原解放军以无比毅力战胜艰难困苦,除一部已转入老解放区外,主力在陕南、鄂西两区,创立了两个游击凭证地。别的,在鄂东和鄂中均有步队坚持游击战争。这些都极大地援助了和正在继续援助着老解放区的作战,并对以后恒久战争起更大的作用。”这正是对大别山军民胸怀阵势、甘于贡献精神的褒奖。
“小小黄安,人人英雄;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接触,女将送饭……”鄂豫皖苏区凭证地的革命斗争能够恒久坚持下来,就是牢牢地依赖和发动宽大人民群众,自觉地起来斗争。大别山的人民群众起劲给革命军队送粮送衣、送医送药、抬送伤员、转达情报,“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感人故事撒播至今。王树林说,党为民、民爱党,军爱民、民拥军,党政军民心相连、德相同、力相向,汇聚起推动大别山革命可一连生长的磅礴实力。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党政军民万众一心、团结奋进,修建起党向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铜墙铁壁。
刘邓雄师千里跃进大别山险象环生,南征途中强渡汝河面临严肃磨练……最终,刘邓雄师以勇往直前的胆气和气概气派乐成强渡汝河,挺进大别山,胜利完成党中央交给的伟大战略使命。田青刚说,大别山凭证地不但是我党建设的最早的凭证地之一,并且在革命的生死关头,大别山军民都施展着主要而特殊的作用,凝聚着听党指挥、英勇善战、勇字当头、起劲进取的精神。
“大别山精神不但在革命战争年月施展了主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依然具有主要的市价钱值。”田青刚体现,形成于大别山地区的大别山精神是老区人民引以为傲的精神财产,也是老区振兴生长的强盛动力。
革命的山、英雄的山、奋进的山
群山巍峨,江淮浩荡。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大别山精神,激励厥后者前行。
红二十五军用过的撇把枪、老红军刘名榜用过的铜水壶、中共鄂东北道委印发的喜报……位于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里,1000多件红色文物向人诉说着那段永垂不朽的历史。
“我的爷爷从1928年加入革命到天下解放,21年里向导大别山群众坚持斗争……”刘小妹是老红军刘名榜的孙女,每当提起爷爷,她都倍感自豪,“我经常带孩子来博物馆,给孩子讲太爷爷那一辈的红色故事。”
在新县,共有国家级重点革命文物�;さノ�15处、省级14处,革命历史纪念地365处。2020年,由新县义士眷属、红军子女党员组成的新县英雄山党支部揭牌建设。
六安市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内,皖西革命史、皖西籍著名义士事迹和皖西籍108位开国将军事迹通过图文展板和声光电科技手段立体展现,革命战士们昔时的生涯用品、作战工具、信件书函等物品逐一摆设……纪念馆里展示着大别山的革命历史,以及皖西著名义士、六安籍开国将军的绚烂事迹。旅行完纪念馆,六安市金安区施桥镇旗杆村第一书记、驻村事情队队长姜海波深受触动:“这次红色教育,让我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在未来事情中,我将认真弘扬大别山精神,不忘初心、切记使命,用自己的现实验动为牢靠脱贫攻坚效果与墟落振兴有用衔接孝顺实力。”
在湖北省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里,革命义士纪念碑、英烈广场、将军墓园、红军墓园、红安革命义士纪念墙默默讲述着革命先烈的故事,让人似乎走进那段峥嵘岁月。
大别山的红色资源,已成为党史教育的生动课堂,给人们带泉源源一直的精神情力。大别山,是革命的山、英雄的山,更是奋进的山。今天,历史的光线烛照现实,大别山这片红土地上生长新潮涌动。
2015年6月,国务院批复《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生长妄想》;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生长的意见》,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议安排,支持革命老区在新生长阶段牢靠拓展脱贫攻坚效果,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让革命老区人民逐步过上越发富足幸福的生涯。
近年来,鄂豫皖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充分掘客大别山革命故事,一直生长墟落旅游,助力墟落振兴。在新县,2020年共接待游客92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3亿元;在安庆市,一经的集中连片特困区成了全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模区,用实践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大别山南麓,湖北省浠水县十月村,近年来加速转型,建设了一批商贸市场,跻身全省经济百强村,家家户户住进小洋楼,开上小汽车……
巍巍大别山,红旗永飘扬。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大别山精神不但是革命年月的精神支柱,更是斗争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动力。狼烟岁月,大别山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为中国革命事业建设了不朽功勋;现在,亿万中华子女赓续红色血脉,奋力逐梦前行,一直誊写新时代的精彩画卷!
——摘自《学习强国》